美国华盛顿特区,2025年9月17日乐盈配资,美联储主席・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。图片来源:Yasin Ozturk/Anadolu via Getty Images
数月来,华尔街评论人士一直担心人工智能热潮有泡沫迹象。分析师估计,到2028年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支出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,让少数几家巨头赚得盆满钵满,而低收入劳动者却因劳动力市场疲软苦苦挣扎。
美联储主席9月17日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担心。
杰罗姆・鲍威尔表示,美国存在 “因人工智能建设产生的异常庞大的经济活动”。美联储罕见地承认,这波热潮不仅规模超常,而且收益向富裕阶层倾斜。
失衡现象不仅存在于市场层面。美国约70%的经济增长来自消费支出,但大多数家庭都是靠工资生活的月光族。分析师称当前的需求格局属于K型分化乐盈配资,即很多家庭削减生活必需品的开支,富有人群却持续消费旅游、科技和奢侈品,且8月该消费趋势仍在持续。目前,通胀回落的进展极度依赖这一脆弱的平衡。即便补救措施看似有效也只是暂时,甚至都不一定有效。
“(消费支出)很可能偏向高收入人群,”鲍威尔在美联储最新政策会议后对记者表示,“大量实证都能证明这一点。”
这种偏向在市场中愈发明显。目前,微软、英伟达、苹果、Alphabet(谷歌母公司)、Meta、亚马逊和特斯拉七家公司就占了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30%以上。即便整体就业增长已近乎停滞,巨头们靠着对人工智能大手笔支出仍能支撑企业投资保持正增长。高盛集团估计,今年春季企业资本支出同比增长7%,几乎全部来自人工智能领域。
鲍威尔这番言论凸显了美联储内部日益加剧的担忧,即尽管整体GDP增长率高于1.5%,但构成极不平衡,跟以往房地产或制造业繁荣时期的情况很不一样。
鲍威尔指出,“刚毕业的大学生、年轻人以及少数族裔”在当前降温的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很困难,而富裕家庭消费很自由,企业则将资金投入前沿技术中。
当前的失衡状况反映了鲍威尔所说的“低裁员、低招聘环境”,也就是说裁员虽不常见,但新增就业岗位几乎停滞。此态势再加上经济收益向人工智能领域和富裕阶层集中,可能加剧不平等,也让美联储在平衡通胀与就业方面挑战更为艰巨。
这种脱节还可能扩大华尔街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差距。一方面,富裕家庭持续自由消费,科技巨头向数据中心和芯片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;另一方面,修订后的就业数据显示8月美国仅新增2.2万个岗位,失业率升至4.3%。
鲍威尔暗示,人工智能领域“异常庞大”的投资或许能支撑经济总量增长,对提振劳动力市场几乎没有帮助。
“目前整体求职成功率非常非常低,”他表示,“如果裁员开始涌现,市场上也不会有很多岗位招聘。”(财富中文网)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